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枕頭的選擇

頸椎病患者應該如何選擇枕頭呢,枕頭的高度應該是多少才讓人睡的香不會失眠呢?

枕頭在日常生活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頸椎病患者,枕頭的形狀、質地需要特別講究。目前普遍認為,枕頭的長度以超過使用者的肩寬15cm左右,高度以被頭頸部壓縮後和使用者的拳高相等為宜。

有了符合頸椎生理要求的枕頭以後,如何很好地使用它呢?這對頸椎病患者,顯得更為重要。

常人所選擇的臥位一般是仰臥或側臥,但也有人採用俯臥位。俯臥位時,出於身體趴著,為了不至於太影響呼吸,頭部往往偏向一側,這顯然不利於保持頸部的平衡狀態。 仰臥位—般將頭頸部置於枕頭中間凹陷處,使枕頭的支點位於頸後正中處,這樣,枕頭的支點與頸背部弧度相適應,才能襯托頸曲,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線狀態。側臥位時,仍應將頸部置於枕頭中間凹陷處,使枕頭的支點位於頸側部的中央處,整個枕頭的高度,以肩部、頸側部和頭部都有舒適感為位。

這裡僅僅介紹了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的—些知識。其實,枕頭對人類健康起很大作用,例如:利用磁療枕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 疾病 ;腰背部墊枕可以治療胸、腰椎屈曲壓縮性骨折;中、老年人膕窩部邊枕,可使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以消除疲勞、放鬆肌肉。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忽視枕頭的作用

對於那些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甚至反張的患者,經治療後生理曲度發生改變,需及時調整枕心。枕頭這一人類使用頻率極高的生活用品,在阻止頸椎病情的發展、防止頸椎病復發,乃至在預防頸椎病的發生上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枕頭多高比較好:

1.一般來說枕高以1015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

2.枕頭的硬度要適中,一般蕎麥皮、穀糠、蒲棒枕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3.枕頭的長度正常情況下最好比肩膀要寬一些。 不要睡太小的枕頭,因為當你一翻身,枕頭就無法支撐頸部,另外過小的枕頭還會影響睡眠時的安全感。

4.枕芯要有柔軟感和較好的彈性、透氣性、防潮性、吸濕性等

程序員緩解頸椎病的方法

問:醫生,我是一個程序員,天天對著電腦,最近我發現自己轉頭的時候,骨頭就會咔咔的響,這是什麼原因呢?而且我還覺得肩膀經常很酸痛,我該怎麼辦呢?

您好!根據您說的情況您不光頸椎有問題,而且整個脊柱的情況也不好。 首先您轉動頭部會卡卡作響,可能是頸椎小關節不穩,建議您拍一下頸椎X光片。 肩膀一高一低是典型的脊柱側彎的表現,可以推斷您的兩條腿也可能不一樣長。

脊柱側彎和一系列的脊柱相關疾病 關係很大,您說的腰背部疼痛可能也是由這個引起的。 平時您的生活習慣姿勢一定要注意了,如果這些症狀影響到日常工作生活,建議您去專業醫療機構診療。

緩解頸椎疼痛
一、注意事項:全身挺拔、雙臂像飛鳥的翅膀一樣上下扇動,手臂盡量向後貼每天做一組。

二、練習方法:雙手側平舉,像鐘錶指到915分一樣,然後兩臂向上抬,舉到1010分處,連續做100-200次。

三、準備活動:身體挺直站立,昂下顎、挺胸、收腹。兩腿直立兩腳尖朝前

四、主要作用:這套動作對頸椎關節、肌肉是一種綜合性鍛煉,可緩解頸部許多問題,對有頸椎問題的人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對預防肩周炎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關節炎患者要多踏自行車

姚女士1.5的身高,體重70kg,走起路來總是一拐一拐的。 最近爬樓梯時,她的膝關節老是會腫起來,膝蓋骨也總感覺冷。

以前醫生說是關節炎,也兩次接受過往關節腔內註射藥物,剛開始感覺還不錯,關節不痛了,可第三次再接受注射後,感覺沒什麼效果了。現在關節很不舒服,不知道要怎麼辦?會不會是化膿性關節炎呢?

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表示,姚女士的關節腔內有一點積液,但沒有一般化膿性關節炎的紅腫熱痛等表現,基本上可以排除化膿性關節炎。而根據以往的治療情況,姚女士主要是骨性關節炎,要想好起來,首先不要讓關節負重太多。

現在的體重明顯重了很多,應該先減肥。方主任說,除了減肥 ,要少爬樓梯,如果能游泳最好了,這樣可以更快恢復

方主任說,可以口服營養關節的藥物,加上一些運動來配合,很多人認為關節炎就是要少動,其實不然,比如說騎自行車,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樣既不讓關節負重,又能增加關節的運動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使炎症好轉

太極有助緩解關節痛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傳統運動太極拳有助於緩解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並能夠減少身體損傷。

美國塔夫茨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對40名、60多歲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12週的跟踪調查,讓其中一部分患者每週打兩次太極拳,每次半小時;另一部分患者進行等量常規拉伸練習。

這些患者關節炎病史均超過10年。

研究結果顯示,與做常規拉伸運動的人比,打太極拳的人關節疼痛有了明顯的緩解,情緒也較不抑鬱,身體功能和整體健康恢復得更好

在此之前已有研究發現,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平安健康專家提示:由於太極運動神形合一,因此它是自我護理和管理膝蓋(骨關節炎)的重要方法。 這項研究為太極可能對關節炎患者有益的說法提供了新的佐證。關節炎基金會呼籲關節炎患者應該打太極拳,以此來提高生活質量

防治關節炎的辦法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 疾病 ,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我國目前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另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 女性 和80%的男性 患骨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據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更多的是我們應該提前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目前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補充關節軟骨成分。人體關節軟骨在20歲過後將不再生長,逐年磨損。 補充純天然鯊魚軟骨粉可以恢復關節已經得到醫學驗證。

第二、控制自身 飲食 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飲食的酸鹼平衡對於關節炎的治療及並發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飲食 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 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體內酸性物質,達到體液的酸鹼平衡,從而預防和保養關節炎

第三,要經常進行戶外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第四,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重會導致酸性物質的沉積,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 適當的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以保持弱鹼性體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如何應對皮靴引起的關節炎?

什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即中醫 所說的痺症。 關節炎是機體一處或多處關節發炎,特徵是關節疼痛、腫脹、僵硬、變形或活動範圍受限。 任何部位的異常都會導致關節炎,而關節炎可以突然發生也可漸漸發生,可表現為劇烈的燒灼樣痛或碾磨樣疼痛。

如何應對穿皮靴引起的關節炎

規律運動
出現關節炎之後,平時除了注意肢體保暖外,更可利用護膝、護肘等用品。規律進行複健運動,可以強化腿部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在溫水泳池中做水中運動,游泳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也可依據天氣預報,在天氣變化前採取保暖、驅濕措施。

穿平底鞋
很多女性感覺穿高跟鞋時間久了腰不舒服,換平底鞋一段時間後,腰部的疼痛感會減輕。高跟鞋首先是讓腰不舒服,而受涼則先感覺到腿局部酸脹疼痛,因此便會引起坐骨神經疼痛。 一旦受涼出現疼痛,可局部抹紅花油、扶他林軟膏和利百素等藥物,然後局部貼膏藥,讓局部保暖,如疼痛症狀依然存在,則要抓緊時間去醫院治療。

穿皮靴須講究
選擇皮靴時,不選擇鞋跟太高的皮靴,以3厘米為最佳高度;穿著高筒皮靴時,靴腰不要係得過緊,防止血液循環受阻;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定型的未成年少女要盡量避免穿高跟皮靴;穿高筒皮靴的人回家後要及時換上便鞋,讓自己的雙腿和腳得以舒展放鬆

穿裙子有講究
愛美女性如果一定要穿裙子,也應穿由較厚重的毛呢或粗呢做成的裙子,長度以到小腿肚甚至腳踝為宜,不能只穿保暖功能相對差的連褲襪。為防止膝關節受寒,還可戴上護膝,避免在早晚氣溫較低時露天長時間行走。

泡腳
每天晚上臨睡前,注意用熱水泡泡腳,以消除足部疲勞。如果出現腿腳部疼痛或感染的症狀,要及時去醫院 骨科 或皮膚科就診

膝關節炎應該如何治療?

膝關節骨性關節是中老年膝關節疼痛常見原因之一,發病人數和發病率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將會越來越多。治療方法很多,總的分為兩大類:一是保守治療,二是手術干預。 前者包括藥物和康復治療;後者包括關節鏡、截骨和假體置換等。

非手術治療骨關節炎是首選方法,但要認識到非手術治療並不是消極地反對手術治療,而是積極地進行保守治療選擇。目前膝關節炎的藥物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有一些已被證明的有效的,也就是能緩解疼痛症狀的消炎止痛類藥物;有一些療效沒有被充分認可,也就是目前被廣告渲染的能治療軟骨變性的藥物。除藥物外,控制體重、理療、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及防治任何出現關節疼痛症狀的活動很有用處,具體方法患者要到正規的大醫院去諮詢,不要輕信不正規的醫院尤其是遊醫的誤導

手術治療方法多種,其中關節鏡目前最為受患者和部分醫生吹捧,這是由於媒體及因特網原因導致的公眾誤解。關節鏡確實能沖洗掉關節腔內有害液體、碎屑、去除關節內的游離體、破壞的半月板和增生的骨刺。 其作用就是把大痛變小痛,一定程度上緩解骨關節炎的臨床症狀,目前不幸的是關節鏡的應用過於氾濫。以前曾用膝關節融合來治療膝關節炎,隨著關節置換技術療效的提高,關節融合在治療膝關節炎的作用日益縮小,甚至對年輕病人也使用有限。 如果病人出現的是單獨髕股關節炎,這時治療對病人和醫生都很棘手,其治療選擇面很寬,包括關節鏡,調整力線,部分或全髕骨切除以及關節表面成形術等。從生物力學角度認為,截骨改變力線使健康關節間室負重是可行的,臨床上不論是脛骨還是股骨截骨調整力線遠期療效均差,隨著退行性變的發展,最終要需要關節置換,問題是截骨雖為病人爭取了時間,卻增加了以後全膝置換手術的困難,而且目前膝關節置換壽命較長,縮小了截骨的手術指徵即截骨僅限於年輕的存在明顯力線異常的單室的骨關節炎病人。全膝置換的遠期結果非常好,一是手術技術的提高,二是假體壽命的延長。 完全能夠為患者高質量的生活提供保障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頸椎病已越來越常見

有電調查表明.50歲左右的人群中患病者約2596,在60歲左右的人群中患病者高達50%.70歲以後則幾乎達到100%,這個比例是非常之高的。

雖然絕大部分病人症狀輕微,或者經過保守治療後症狀改善或消失,但仍有為數眾多的病人需要手術治療,因此頸椎病正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那麼,究竟什麼是頸椎病呢?從詞義上看,頸椎病應是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但是,這種解釋相當模糊,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造成了診斷和治療上的混亂,不僅廣大群眾和非專科醫生知之不詳,而且不少專科醫生對此也概念混淆,出現了許多很不確切的名稱.如頸肩部肌筋膜炎、頸神經綜合徵、頸椎退行性骨關節炎等等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程度的日益增加,當前頸椎病的患病率已明顯超過以往常見的下腰痛

頸椎病的康復上的難處

頸椎病早期僅有頸椎錯位。 中後期存在三大主症:頸椎錯位、頸椎 骨質增生 及局部軟組織損傷。三者互為因果,相互制約。 給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臨床資料表明:頸椎錯位是主要的,其次是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是因為頸椎錯位失穩,機體為加強頸椎穩定的生理代償反應的結果。 類似骨折端膨大癒合的情形。 因此,直接治療 骨質增生 是無效的。 手術切除 骨質增生 ,也必然會重新生長,也說明了這個道理。解決了頸椎錯位和軟組織損傷, 骨質增生 會自行消退。

一、頸椎病病理生理:頸椎病是種十分常見多發的慢性頑疾。頸椎相關 疾病 ,據不完全統計已多達100餘種,約佔慢性病的80%以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一般認為頸椎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其實不然,頸椎病大多始發於青少年或幼兒。 只是因為頸椎病的早期, 骨質增生 和軟組織損傷不明顯,僅有輕微的頸椎錯位,臨床表現輕微而被人們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頸椎輕微的錯位,X光片上也不易發現,就可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頭痛頭昏、眩暈、失眠多夢、耳鳴、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癡呆、暈車暈船等。因此,為了避免誤診和漏診,頸椎病的診斷,應以臨床症狀為主。

頸椎 骨質增生 ,肥大變形及軟組織損傷,嚴重影響復位後頸椎的穩定性,很容易再滑脫。頸椎復位後頸椎的穩定性有賴於 骨質增生 和軟組織損傷的修復。 因此,療程比較長。

綜上所述,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便於病人長期堅持治療;

2.整復頸椎,同時具有修復軟組織損傷的作用; 3.是種運動性的物理療法。

頸椎錯位不僅引起頸椎 骨質增生及軟組織損傷,壓迫頸脊神經、脊髓引起頸肩手背的麻痛無力和嚴重的脊髓反應,更嚴重的是壓迫椎動脈、椎神經,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導致全身多病,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

二、腦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腦的血液供應來自一對頸內動脈和一對椎動脈。左右椎動脈入顱後吻合形成一支基底動脈,總稱為椎基底動脈。 在顱內椎基底動脈與左右頸內動脈吻合形成腦底動脈環。 以此調節頸內動脈滋養區與椎基底動脈滋養區腦的血液供應。

腦供血不足,大多發生在椎-基底動脈滋養區。 與頸椎錯位、 骨質增生 壓迫椎動脈、椎神經有關。 與椎動脈、椎神經在頸部的特殊生理解剖有關。

左右椎動脈在頸部,是經上六個頸椎橫突組成的斷續的骨性管道入顱的。如果一節或多節頸椎錯位、 骨質增生 ,極易壓迫牽拉到椎動脈,影響腦的供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右椎神經(系頸交感神經)在椎動脈血管表面形成緻密的神經叢,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性收縮,導致嚴重的腦供血不足。

人體具有重點保護心腦的機能。腦供血不足,必然會導致機體自穩調節。 主要表現為 高血壓 血管反應:

1.中樞神經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大腦皮層興奮。 臨床表現: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心煩易怒等。在大腦皮層興奮的情況下,機體各系統機能出現失調。

2.植物神經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 臨床表現:心悸多汗、血壓升高、肢涼怕冷、胃腸不好等;3.內分泌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升壓物質分泌增多。 臨床表現與交感神經興奮相同;4.脂類物質代謝失調,主要表現為脂質的吸收及合成加強。容易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脂、不耐飢餓及血壓恆定升高、脂肪肝等。

上述 高血壓 血管反應的結果,導致肢體及腎血管痙攣性收縮,大量的血液被擠壓到內臟及頭面部,並引進相應部位血管充血擴張,血管內壓力升高。內臟頭面充血發熱易上火氣。 具體表現如下:

1.肢體血管痙攣性收縮,肢體血循營養缺乏。 臨床表現:肢涼怕冷、肢體關節酸痛無力。容易並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肌萎縮及周圍神經炎;腎臟血管收縮,引起腎缺血性損害。 臨床表現:腰痛、多尿,尤其是夜尿多。腎炎、生殖泌尿功能減退;2.內臟血管充血擴張,引起內臟充血、出血、瘀血及水腫。

心臟:其負擔明顯加重,心跳加快加強,心臟肥大(以左心室肥大明顯),冠狀血管擴張、心肌勞損、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均可能發生;

肝脾充血水腫,引起肝脾腫大;

腸胃因血管擴張,而出現充血、出血、瘀血和水腫。 易患胃腸炎、胃潰瘍、胃腸痙攣、胃腸吸收消化機能下降、脾胃虛弱等;

甲狀腺、前列腺、心上腺、胰腺等內分泌腺充血、出血及水腫;

肺組織充血、瘀血、出血及水腫,嚴重影響氧氣的交換。 因肺組織水腫,吸入的氧氣進入血管發生障礙,此乃慢性缺氧的根本原因。

3.頭面部血管擴張,引起頭面五官充血、出血、瘀血及水腫。 是產生五官 疾病 的主要原因。

鼻咽部血管擴張充血,組織充血水腫,臨床表現:鼻甲腫大、鼻中膈彎曲、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嗅覺失靈、鼻出血。 咽喉異物感、咽痛咽乾咽癢、咳嗽多痰或乾咳無痰、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等。易並發各種鼻炎、咽喉炎、氣管支氣管炎、扁桃體腫大等;

口腔 :常有口乾或口水多、口苦、口臭、 口腔 潰瘍、牙痛(火牙)、舌頭水腫(鋸齒舌,舌邊有牙齒壓迫的痕跡)、牙齦出血、味覺失靈

耳:耳痛、耳癢、耳鳴、耳聾、中耳炎、耳源性眩暈等;

頸內動脈充血、瘀血及擴張,引起頸內動脈滋養區(大腦前2/3)腦組織和眼部充血、瘀血、出血及水腫,顱內壓和眼壓均可能升高、營養缺乏。 臨床表現有頭痛眼脹、視物不清、眼癢多淚、分泌物增多,眼結膜各色斑點(血管破裂出血留下的痕跡)。 容易並發眼結膜炎、青光眼、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出血、視乳頭水腫、視神經萎縮、眼底出血等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頸總動脈有兩個主要分支:

a:頸外動脈,供應耳鼻咽喉及 口腔 等的血液 ;

b:頸內動脈,供應大腦和眼的血液。 當肢體血管痙攣性收縮時,大量血液被擠壓到頭面部,頸內、外動脈血管內的壓力,幾乎是同等升高的。當鼻出血、牙齦出血、咽喉出血、眼底和眼結膜出血時,頸內動脈滋養區內腦出血存在高度危險。 鼻咽和牙齦出血可以流出體外,然而,腦和眼出血卻留在體內形成血塊,導致腦溢血中風和突發失明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如何保養頸椎病?

預防和治療頸椎病的 保健 方法多種多樣,下面是其中比較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在進行鍛煉時需要身心放鬆,不能太過用力。

1.提托頭頸:病人站立,頭微微後仰,雙手交叉託於頭後方(相當於顱骨的枕骨粗隆部),向上提托頭頸,一張一弛,往返3050次,可同時配合胸背部後仰,以活動脊柱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達到放鬆諸關節的作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脊柱外科姜永慶

2.與頸爭力: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直立。 反复做抬頭看天,低頭看地活動。練習時,胸部應保持不動,抬頭時應盡量上抬,以能看到頭頂上方的物體為宜;低頭時,下頜盡量內收。 動作幅度由小及大,由慢到快,以病人能忍受為度。

3.往後觀望: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眼平視,頭頸部反復向左及右旋轉。活動範圍自小而大,但不要強求過大地增加幅度,次數也不要太多,一般2030次即可。對已經患有椎動脈型頸椎病者不宜做此鍛煉,否則,可引起跌倒。

4.頸項側彎: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分別作頸椎左右交替的頸椎側彎活動,往返2030次。

5.前伸探海: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頭頸前伸並側轉,窺探前下方,猶如向海底窺探物體一樣,左右交替,反復進行。在練習時動作要自然、連貫、和緩,頭頸始終保持前屈位。

6.回頭望月: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頭頸轉向身後,觀看身後天空中的月亮。左右交替,如此反复15 30次。 它能改善頸椎病有後仰及旋轉受限者

7.金獅搖頭: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頭頸先按順時針方向環繞數週,再按逆時針方向環繞數週,或兩種方向交替進行。搖頭的速度不能快,動作不能大,以免發生跌倒。 椎動脈型頸椎病及頸椎手術後的病人慎用此法,患有 高血壓 、腦栓塞、 貧血 、內耳眩暈者禁用本方法鍛煉

肩背痛其實是頸椎病

人的脊椎就像糖葫蘆一樣,一個個的椎體通過纖維、韌帶連接起來,只是脊椎的中間是脊髓,而不是竹籤。人的神經就是從脊髓上發出,從兩個椎體之間穿出,然後與血管、肌肉一路相伴,分佈到人的皮膚等處。 如果這些神經出了問題或者受到不正常的刺激,就會出現疼痛。 負責支配肩膀的神經就是從頸椎發出來的,肩膀的疼痛多數都是因頸部的神經出現了問題,而大多數的問題都是出現在神經從椎體之間穿出來的地方。

學電腦、用電腦曾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憧憬,而長期的面對電腦正是使許多年輕人患頸椎病的原因。

老年人患頸椎病是一個衰老過程的體現,而年輕人患頸椎病的元兇則多是自己的不良習慣,其主要是長期保持錯誤的姿勢,加上缺乏適當的鍛煉。長期低頭或扭著脖子看書,或者長期緊盯著顯示屏使脖子處於一個姿勢,會造成兩個椎體之間的壓力不平衡,或頸部肌肉過度牽拉出現炎症。 這些都會使局部的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相應區域的疼痛等症狀

我們的老祖宗有句話叫坐如鐘,站如松,是教我們如何坐和站的,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因為如果你做到了坐如鐘,站如松,你的脊柱就會處在一個平衡的位置上,這樣就不會刺激或壓迫神經,也就不會出現相應的 疾病 了。 另外一點就是要注意休息,工作時間長了別忘了站起來活動一下,伸伸腰,活動一下頸椎,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相信一定會有助於你的健康

小心貪涼易患頸椎病

涼水沖澡易致頸椎病
由於氣溫升高,一些人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很強,開始用涼水沖澡,夏季人體的表皮血管擴張、毛孔張開,很容易導致風、寒、濕、邪的侵入。

如果一味貪涼,用涼水沖澡或長期使用電風扇、空調,會使毛孔、汗腺急劇收縮,將風、寒、濕閉於體內,極易導致頸椎病、腰腿痛等骨關節病的發生。而一些單位早早地就打開了空調或用起了電風扇,此時要提醒座位正對空調、風扇,或領口較低、裸露著後頸的人,頸背部的肌肉易受寒,進而誘發頸椎病,而且在室內最好比在室外多穿件外套,以免頸部受涼而引發或加重頸椎病。

曬太陽能強健頸椎
專家建議,在陽光明媚的時節,要多曬太陽、放風箏,有利於頸椎病康復

專家指出,曬太陽能讓人體充分攝取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強健骨骼,此外曬太陽還可祛寒,並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風寒濕痺經絡受阻型頸椎病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此外,建議頸椎不好的人多到戶外活動筋骨,尤其是放風箏,這是最有利於頸椎康復的運動,不僅能鍛煉頸部肌肉、維繫頸椎生理曲度,還能活動肩部肌肉,如果是早期頸肌型頸椎病患者,如果能堅持放風箏,甚至可以讓疼痛消失。除了放風箏,在家還可經常進行大鵬展翅等運動,即彎腰低下頭、雙臂盡量張開上抬。

骨關節病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尤其適合頸椎病等骨關節病,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按摩、灸療等方式治療,會比其他季節治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的自然條件有利於骨關節病的治療,藥物透皮吸收性成倍提高,極易透過表皮達深層病灶,實現深度治療。而且夏季人體的陽氣上升、寒氣易解,如果能恰當利用針、推、灸、罐等 中醫 療法,可以疏通經絡,扶助陽氣,調節人體臟腑功能,改善體質,有助徹底治療關節病

頸椎病引發的胸悶

很多人經常會出現胸悶,想知道是不是頸椎病引起的。 如果是頸椎病引起的胸悶,那就要及時進行治療頸椎病了,所以很多人都想對這方面有所了解。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頸椎間盤本身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勞損、老化、外傷,刺激、壓迫頸部的神經、血管、脊髓等,可以引起頸項部、上肢、頭部,甚至下肢等一系列的臨床表現。醫學上稱之為頸椎病。 因為從大腦出來的神經都要首先經過頸椎到達全身,頭部和上肢的血液供應也需要經過頸椎,所以,由頸椎病引起的臨床症狀十分複雜。

比較輕的頸椎病,僅僅出現頸、項、背部發僵、發硬、疼痛,頸椎屈伸、轉動活動時可出現症狀加重。如果影響到通往上肢的神經,則還可出現頸項部連帶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現皮膚感覺遲鈍、上肢肌肉力量減弱。 如果影響到通往頭部的神經、血管(椎動脈),可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胸悶、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 由此可見,頸椎病會引起胸悶,所以患者在出現胸悶的時候,要及時就醫。

臨床表現最複雜的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如果影響到頸部的交感神經,可以出現心慌、胸悶、胃脹、腹瀉 、肢體少汗或多汗、四肢發冷、煩躁、面部發熱、耳鳴、視力減退、眼睛發脹、心動過速或過緩、雙上肢及頭面部血管痙攣或擴張,可以看出頸椎病會引起胸悶。 頸椎病發病時往往不是單一類型,而經常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出現

我們發現頸椎病會引起胸悶,所以患者在出現胸悶的時候,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頸椎病的預防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頸椎病認識也不斷深入,治療手段、預防方法也會不斷提高,療效也會越來越好。 那麼頸椎病要如何預防呢?

頸椎病大致有頸椎 骨質增生、正常曲度變異和頸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於神經壓迫所導致的。 還要看具體壓迫什麼神經。 頸部症狀為主的頸型、神經根受累出現上肢症狀的神經根型、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的脊髓型、椎動脈受壓引起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刺激症狀的椎動脈型和壓迫食管有吞嚥不適或困難的食管型。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嚥困難等。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由於人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頸椎病發病率不斷升高,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經常低頭工作和長時間固定姿勢的人群,如文員、教師、記者等。 不過,在本病的防治過程中,卻存在著五大誤區,值得注意。

1.不恰當的反复牽引。
治療頸椎病的誤區頸部牽引是目前治療頸椎病較常見的方法之一,但不恰當的反复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鬆弛,加快退行性病變,降低了頸椎的穩定性。

2.反复盲目按摩、復位。
頸椎病發病機理複雜,在做按摩復位治療前必須要排除椎管狹窄、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定等等,脊髓型頸椎病絕對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3.在治療過程中不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
盲目牽引,使頸部的肌肉韌帶等長期處於非生理狀態,會造成慢性損害,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和保持。

頸椎病有很多治療方法,而且簡單易行,給你介紹幾種自我治療方法

1,起床後可自己按摩面部,用雙手分別來回搓臉的正面,側面和耳後各幾次,再用五指梳頭幾次,無需太多,感覺舒服就可以了。

2,用手輕揉頸部肌肉,用大拇指點揉左右風池,天柱,穴位,用拇指對頸部痛點按揉。

3,繼續自我鍛煉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轉動,慢慢轉動不可用力過猛,次數多少因人而宜。做完後是不是有些舒服了?

4,如果不能堅持每天做操,你可以試試頸椎復位枕眾僧牌,每天晚上睡覺前治療30分鐘效果也蠻好的

預防頸椎病的方法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

人每天有1/3時間臥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 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枕頭的高度應適中。 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製動作用。

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

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係。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

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鐘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鐘,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 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自我牽引療法

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症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鐘左右,連續35

淺談頸椎病的症狀

頸椎病這種 疾病 如果及早發現,治療起來還是很簡單的。 但是反之如果發現的晚的話,讓疾病 發展下去再進行治療就會變的難了,那麼常見的頸椎病症狀都有哪些?

平安健康專家指出:頸椎病症狀錯綜複雜,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截癱。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裡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

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噁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以上就是頸椎病的常見症狀表現。 當然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頸椎病病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聞頸椎病而色變,更不要隨意對號入座。

通過了解之後,想必很多人發現頸椎病的症狀真的是太多了,多的讓人眼花。正因為頸椎病症狀的複雜性、多樣性,加上認識的模糊,本病經常與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或內科 疾病 相混淆,從而延誤診治。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治療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尤其是手術療法不斷得到改進與完善

以上就是對頸椎病的常見症狀的介紹,大家發現症狀有很多,不過想要及時發現疾病 ,就要牢牢記住這些症狀表現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簡述頸椎病病因

頸椎介於頻繁活動和重量較大的頭顱與缺少活動而比較穩定的胸椎之間,其活動度很大,負重也多,在解剖上又相對比較薄弱,四周缺乏其他骨性保護,易受外力直接打擊,尤其是下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容易發生勞損性病變。

1、勞損: 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 頸椎病。 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從事低頭工種。

2、頭頸部外傷: 50%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 骨質增生 、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3、不良姿勢: 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4、慢性感染: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 齲齒 、牙周炎、中耳炎等。 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有人認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症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5、風寒濕因素: 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症狀。

6、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 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 國外統計4050歲有退變者佔25%55歲以上有退變者佔85.5%。 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

甚麼是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 骨質增生 等變化。 此型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由於症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即屬於此種改變。 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最為有利的時機。

本病大多由於風寒、潮濕、枕頭不適或臥姿不當、頸肌勞損、頭頸部長時間單一姿勢、姿勢不良或過度疲勞等造成頸椎間盤、突間關節及肌肉、韌帶等勞損所致。有時外傷也起重要作用。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導致頸肌的痙攣、勞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現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造成頸椎關節囊及韌帶的鬆弛,頸椎小關節失穩,此類改變刺激了頸神經根背側支及副神經而致發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早期可有頭頸、用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肩部,有的則輕微但治療總是無效或反復發作;頭頸部不敢轉動或歪向一側,轉動時往往隨同軀體一起轉動。頸項部肌肉可腫脹或痙攣,有明顯的壓痛。 急性期過後常常感到頸肩部及上背部酸痛。 病人常訴頸部易於疲勞,不能持久看書、寫作和看電視等;有的感到 頭痛 、後枕部疼痛、胸痛及上肢無力;有的病人自訴晨起後脖子發緊、發僵,活動不靈便或活動時頸部有響聲;少數病人出現反射性的上肢疼痛、服麻不適,但頸部活動時並不加重

醫生檢查時可發現頸部偏歪,活動正常或受限,頸部肌肉痙攣有壓痛,往往表現在頸椎棘突的兩側,肩腳上部分頸背部及肩腫骨的內側部;可見棘上韌帶腫脹、壓痛及棘突偏突歪斜,棘突間距增大;醫頭試驗和上臂牽拉試驗陰性,無肌乏力、肌萎縮表現,上下肢肌鍵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X線片上可見頸椎曲線消失而變直,頸椎反關節呈雙邊、雙突徵,鉤推關節間隙不對稱等改變,少數病人有骨質增生及項韌帶骨化等表現,但也有病人沒有X線片改變或僅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眩暈未必全因為頸椎病

有些人認為 眩暈 就是犯了 頸椎病 。 事實上,在神經內科 醫生 、耳鼻喉科醫生和骨科醫生之間,圍繞眩暈 的官司也常常是打不清的,更不用說病人自己了。

那麼,眩暈究竟是不是頸椎病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眩暈。 以及產生眩暈的病因有哪些。

在醫學上,眩暈是由多個系統發生病變時所引起的主觀感覺障礙 。 病人感到周圍景物向一定方向轉動或自身的天旋地轉,稱為 旋轉性眩暈 或真性眩暈;如病人只有 頭昏 、頭重腳輕感而無旋轉感,則統稱為眩暈。 眩暈與暈原的主要區別是前者通常無意識障礙 ,也就是說,眩暈發作時,病人的神誌始終是清楚的。 會出現眩暈症狀的疾病種類繁多。 而所謂頸性眩暈 則是指由於某些病因引起推動脈供血不足的一類中樞性眩暈,頸椎病只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因,隸屬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類疾病。至於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原因,可以有六大類:

動脈粥樣硬化  

推動脈供血不足,如推動脈型頸椎病。

基底動脈的舒縮功能發生障礙,如基底動脈型 偏頭痛 。

-基底動脈的畸形或發育異常。

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

動脈內膜炎、 多發性大動脈炎 、頸動脈炎、結締組織病等。

可見,引起眩暈的病因多種多樣,決非頸椎病一種,而頸椎病中也只有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者才會出現眩暈

能引致癱瘓的頸椎病

由於頸椎病變造成脊髓、神經等的刺激和壓迫,少數病人可以出現 癱瘓 和大小便障礙,如某些病程較長的神經根型頸椎病可以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膠癱瘓。

脊髓型頸椎病可以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癱瘓或大小便障礙。這些症狀是嚴重的,但發病率並不高,僅發生於某些特殊的病例,不是每例頸椎病病人都會造成癱瘓。

只有少數病人,由於外傷,以及治療不及時等,病變不斷發展,才會出現上述表現。可見,對此既不能掉以輕心,也用不著過分擔心和憂慮。 大多數頸椎病病人不會發展到如此程度,即使發生了,只要及時治療,也可以恢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個別病人在出現其它症狀之前,首先出現下肢發硬,行走不穩,走起路來頭重腳輕,有如在棉花或海綿 上行走一樣,這些往往是脊髓型頸椎病的早期表現,要立刻到 醫院 診視,以便明確診斷,避免錯過治療時機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頸椎病其實很少需要手術治療

頸椎病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得了頸椎病怎麼辦?從治療頸椎病十餘年的經驗來看,大部分的頸椎病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只有極少數的頸椎病是需要手術治療。

對年輕人來說,得了頸椎病並不可怕,特別是頸椎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只要對脊髓的壓迫症狀不是很嚴重,就不需要手術治療,如行頸椎前路手術治療後,由於手術需固定了兩節頸椎,頸椎的活動度部分受限,幾年以後,可能會誘發上下節的頸椎椎間盤突出,也可能會再作二次手術,這是目前手術治療的遠期風險!!!初期起病的頸椎病的症狀急,病人頸部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睡眠受影響,以致精神狀態不好,有的病人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方法,連續十幾天不能好好的休息睡眠,出現煩躁不安,病急亂投醫現象,不理智地選擇手術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中,急性期單用止痛藥效果不好,因為主要的原因是頸部肌內的疼痛僵硬,疼痛以夜間為甚,最好配合應用肌鬆藥及鎮靜藥物,這樣效果會好一些的。建議病人不要採用扳頸椎的方法來治療,因為該方法主要針對頸椎小關節的錯位和扭傷,如果方法不當,會加重損傷,後果會更嚴重。 頸部的牽引和推拿能減輕部分的症狀,局部熱敷會有較好的效果。對這類病人,我們主要採用 中醫 治療急性外傷的方法來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為主,一般3-5天,症狀可以大部分緩解。再辨證按虛實來鞏固治療,兩週時間便可以治愈。 對伴有頭痛頭暈、頸部不適的病人,只要加用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等,效果會很好的。 治療結果後期的工作主要靠病人自己來完成,主要包括工作的體位、電腦前工作時間及休息方式,睡眠時合適枕頭的選擇及有氧鍛煉等,這樣頸椎就能逐漸不穩狀態恢復到穩定狀態,病痛就會遠離你。但如果仍不重視保護頸椎,可能會很長時間頸椎不能恢復穩定,也會容易再發。

老年人的頸性眩暈病容易復發,主要的原因在於頸椎的退行性變後,影響到了椎間孔,使椎間孔變小,引起了椎動脈供血不足。頸部轉動時由於椎動脈的受壓使血壓瞬間升高,刺激頸動脈竇體,反射性引起血壓降低,從而加重眩暈,甚至猝倒,這種病人的治療主要是活血化瘀和滋養肝腎,效果就會持久。 老年性頸椎病人一般都會有骨質疏鬆,手術時會出現固定不穩,植骨時容易出現骨不連,除非是較重的脊髓壓迫,最好不要選擇手術治療

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病人容易選擇手術方式,認為這樣很快就會治愈,有的病人選擇保守治療,有的選用中藥治療,視人不同,視病情不同各人有自己的選擇,不可厚非。任何一種方式都有可能有人去做,但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所有人,所以在治療前最好諮詢清楚,多問幾個為什麼可能會對自己有幫助的

脊髓型頸椎病的病狀

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還是有很多的,所以大家有必要來了解一下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都有哪些,通過了解大家可以及時的發現症狀,從而進行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為緩慢進行性雙下膠麻木、發冷、疼痛和行走不穩、步態笨拙、發抖、無力等。有人訴說如“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搖搖欲倒。 也有人形容好像在太空行走一樣。 初期常呈間歇性,勞累、行走過久等可使症狀加劇。 少數病人偶爾可於猛然仰頭時感到全身麻木,雙腿發軟,甚至摔倒。脊髓型頸椎病多以下肢症狀為主,上肢症狀輕微,雖然可有上膠沉重無力、動作不靈等,但多無神經根性疼痛,這是引起誤診的重要原因。 與根型等混合存在者,症狀較複雜,可與其它型症狀共同存在。

平安健康專家專家指出: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有上肢症狀,出現於一側上肢或兩上肢的單純運動障礙,單純感覺障礙或者同時存在的感覺及運動障礙。下肢症狀,出現於一側下肢或兩側下肢的神經機能障礙。 偏側症狀,出現於同側上下肢的感覺運動障礙。 交叉症狀,出現於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的感覺或運動障礙。 四肢症狀,出現於四肢的神經機能障礙。頭部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或頭皮痛。

通過了解,可以發現隨著病程發展,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可逐漸加劇並轉為持續性,表現為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以至臥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膀腕、直腸括約肌症狀也較常見,多表現為尿急、尿頻、排尿無力、淋漓不盡和大便無力,個別病人有性功能障礙。 少數病人有皮膚發木、蟻行感或胸腰部有束帶感,以致感到胸悶、噯氣等不適

通過以上對脊髓型頸椎病症狀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了解這些是很重要的,否則如果不及時發現疾病 的會,那就會讓病程發展下去,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可逐漸加劇並轉為持續性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易患頸椎病的人

從年齡上講,由於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過多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性、減弱,椎體邊緣骨刺形成,小關節紊亂,韌帶增厚、鈣化等一系列退化性病理改變,因此,中老年人患頸椎病的較多。

從職業上講,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或頭頸常向某一方向轉動者易患頸椎病。這些職業包括辦公室工作人員、打字員、抄寫者、電腦操作人員、會計、刺繡女工、手術室護士、長期觀看顯微鏡者、交通警察和教師等。雖然這些職業的工作人員頸椎病的發病率較高。

從睡眠姿勢上講,由於人的一生中大約有1/4~1/3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當枕頭過高、過低或枕的部位不當時,不良睡眠姿勢持續時間較長,睡眠時間又不能及時調整,易造成椎旁肌肉、韌帶、關節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疲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勞損。因此,喜歡臥高枕者及有反復“落枕”病史者易患頸椎病。此外,躺著看書、看電視時頭部長久單一姿勢等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過多的人,也易發生頸椎病。

有頭部外傷史的患者也易患頸椎病。由於交通事故、運動性損傷導致的頸椎損傷,往往誘發頸椎病的發生。外傷後的頸椎病以年輕人較為多見。如體育活動中的不適當的運動,超過了頸部所能耐受的量;軍事訓練中失手造成的頸部意外創傷等,往往會導致損傷後的椎間盤、韌帶不能修復而發病

最後,有頸椎先天畸形者,如先天性椎管狹窄、先天性椎體融合、頸肋和第7頸椎橫突肥大等,易患頸椎病。咽喉部炎症有時也可成為誘發頸椎病症狀的原因

頸椎病的成病內因與外因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性疾病。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有的伴有頭暈,重者伴有噁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如頸肩及上肢的麻痛、肌肉萎縮甚至發生四肢癱瘓。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裏的多發病。

頸椎病的成病原因

引起頸椎病的原因很多,一般多將其概括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有的患者以外因為主,有的則以內因為主。

1)內因:頸椎關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活動度很大,具有屈伸旋轉的功能,由於大量活動、勞損的積累,日久即形成慢性損害,易產生退行性病變。在頸椎病中,頸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是普遍的內因,是發病在基礎。

2)外因:主要的外因有以下幾種:

急性頸椎外傷;

慢性頸椎損傷,多發於長期從事刺鄉、縫紉、繪畫、書寫、化驗及腦力勞動者;

頸部及咽部感染;

風寒濕邪侵襲。

為防止病變的發生,家庭日常保養需做到用枕適當平時睡覺避免枕頭過低和過高,以平睡時與雙肩部等高為宜

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玩電腦小心玩壞頸椎

據報載,一位年僅9歲的小學生,由於經常玩電腦,加上上課、做作業低頭太久,致頭昏 頭痛 、頸部活動受限。 經 醫生 檢查,確診為兒童型 頸椎病 。 本是中年人的病症,9歲孩子怎麼也能患上?

電腦,被廣泛應用於工作、學習與生活的各個領域。但近幾年青少年電腦族頸腰痛,如頸椎病、腰腿病、 脊柱側彎 、鼠標手和 足跟痛 等日漸增多,並呈蔓延之勢,這一情況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一是長期用電腦工作、上網和玩電腦遊戲者,應保持頸部正確姿勢:中立位,目光平視,頭部既不過低,也不過高。使用電腦2小時後起身休息一會,變換頸部姿勢,鬆弛一下頸部,清除 疲勞 ,以利再進入角色。 頸部若長時間處於一個基本不變的位置,就會加大頸椎特別是頸椎間盤的承受壓力,肌肉,韌帶活動不均衡,使頸部十分疲勞,最終導致電腦性頸椎病。這是青少年之所以早早出現頸椎病的因素之一。

二是使用電腦時,要注意保持腰部正確的姿勢。青少年若長時間坐於電腦前,應避免脊柱向一側傾斜,導致電腦性脊柱側彎,影響脊柱的正常生產發育。 為此桌椅稍靠近電腦桌,身體腰骶部盡可能貼近椅背;脊柱保持正直;不要隨意挪動桌椅;避免過側腰部觀察顯示屏或操作鍵盤、鼠標。這樣一來,造成脊柱側彎、 腰肌勞損 或 腰椎間盤突出症 的機率會大大減少。

三是最好將電腦椅換成帶滑輪的靠背椅,比較靈活機動,可根據需要隨時將身體重心作必要的移動,使視線始終保持在中立位,頸、腰部姿勢也能維持良好狀態

教師和家長應加強對孩子進行防治電腦性頸腰病,特別是脊柱側彎的教育,注意觀察,及時引導,有效監督

頸椎病引致的雙腿無力

有些頸椎病患者除了頸部不適等症狀外,最明顯的特徵是 下肢無力 、麻木、發緊、抬步沉重感等症狀,逐漸還會出現跛行、顫抖 、步態搖晃、容 易跌倒 等現象。 這種下肢症狀就是頸椎病病理變化累及脊髓後的表現,即頸椎病脊髓型,特別是其周圍型所特有的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原理,主要有動力性因素、機械性因素、血管因素和先天發育因素等4個方面:

1)動力性因素。椎節失穩、鬆動,後縱韌帶膨隆、皺褶,髓核後突和 黃韌帶肥厚 前凸等突向椎管腔而致 脊髓受壓 。 這些情況可因體位的改變而消失。

2)機械性因素。椎體後緣 骨質增生 ,髓核突出或脫出後形成粘連、機化,可造成對脊髓的持續性壓迫,或當頸椎活動時,脊髓在凸出部位來回磨擦,均可使脊髓受壓或受刺激而產生症狀。

3)血管因素。脊髓的血液供應是保持脊髓完成各種複雜活動的重要基礎,一旦某些血管因遭受壓迫或刺激而出現痙攣、狹窄,相應支配區缺血,產生癱瘓 症狀。

4)先天發育因素。頸椎椎管矢狀徑先天性發育狹窄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下肢症狀往往是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和早期症狀,是由上述病因對錐體束的直接壓迫或局部血液供應減少、中斷所致。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 有時可呈進行性加重,嚴重時可出現 呼吸困難 、 大小便失禁 、性功能喪失及痙攣性癱瘓等後果。 當然,有部分脊髓型患者,也可由於錐體束深部被累及,而首先出現以上肢症狀為主,然後才波及下肢。上肢症狀主要為手的動作笨拙、細小動作失靈(穿針、寫字發生困難)、手抓握功能降低、持物墜落等。 同時,脊髓型還有生理反射異常、病理反射出現等體徵。 如上肢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橈反射和下肢膝反射、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早期可亢進或活躍);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門反射減弱或消失 ;霍夫曼徵、 掌頦反射 及林米特徵(即屈頸試驗,患者直立,屈頸或伸頸片刻,即出現上肢 觸電 樣麻木,並沿軀幹向下放射到小腿及足部)陽性等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誘發物理治療的因素

肩關節周圍炎是肩並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退行性、炎性病變。 其臨床表現為: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為主,日輕夜重;晚期則以功能障礙來主,外展、外旋及後伸等動作受限最明顯。

中醫學中,本病稱漏肩風、肩凝等,屬痺症範疇。多因年老體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致經脈痹阻;或跌僕損傷,瘀血留內,氣血不行,經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肩周炎並不都是肩痛替罪羊

肩周炎 的發病雖然目前為止尚未明了,但了解它的誘發因素,從而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避免這些因素的持續發生,就能遠離肩周炎,不讓肩周炎有可乘之機:

制動
肩關節的活動減少,尤其是上肢長期靠在身旁,垂於體側,被認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制動一般發生在外傷或手術以後。 不僅肩部或上臂 骨折 ,外傷後過久地不適當制動可造成肩周炎,而且有時甚至因為前臂,腕部骨折後應用頸腕吊帶懸吊,或是胸部石膏固定等原因減少了肩關節的活動也可造成肩周炎。此外,由於心臟手術,胸外科手術,女性 乳腺癌 切除術,有時甚至肝膽外科手術也可引起同側肩關節的肩周炎。 這種手術以後引發的肩周炎,可能與術後疼痛,肩部活動減少有關。

肩關節內在病變
肩關節本身變性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可由於疼痛限制肩關節運動造成肩周炎。最常見導致肩周炎的軟組織退行性疾病是 肌腱炎和腱鞘炎 ,其次是撞擊綜合徵和肩峰下損害。 這些疾病可因為進一步開成肌健、肩袖、滑囊、關節囊的損害、粘連,攣縮等病理改變而導致肩周炎的發生,此外,肩部的損傷有時甚至是微小的損傷,也極有可能成為肩周炎的起因。

鄰近部位的疾病
常見的鄰近部位病變為頸椎疾患。有相當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有頸椎疾患的病人發生肩周炎的可能性極大地增加,而且肩周炎病人也常伴有同側頸椎側屈和旋轉功能的明顯下降,頸椎疾患誘發肩周炎的原因也是不太清楚,可能原因是由於脊神經根受刺激後肩臂部疼痛或肌肉痙攣造成的肩部活動減少,或頸椎疾患的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特別是自主神經受累所造成,因此,在鑑別診斷或判明是否由頸椎疾患導致的肩周炎時要慎重。其它鄰近部位的疾病還包括心髒病,肺部結核,膈下疾病等。

神經系統疾病
有較多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患偏癱,神經麻痺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肩周炎發生率較高。這可能與肌肉力 量 降低,運動減少有關,如 帕金森病 病人肩周炎的發生率高達12.7%,高發的原因明顯地與運動減少有關。

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關係密切,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他們合併肩周炎的發生率可達10%-20%。 因此內分泌功能紊亂也可能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之一。

免疫功能方面的改變
肩周炎的發生的免疫機制雖然不太清楚,但似乎可能與岡上肌肌腱等肌腱組織退行性改變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老年人易患肩周炎和在肩周炎治療過程中註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方法等現像都支持與免疫有關的論點。 一般來說,50歲以後岡上肌肌健等部位明顯變薄,磨損 ,肌腱止點處的血管供養貧乏區發生局灶性壞死,而該區在外展時常與肩峰下反复撞擊。 因此,十分容易遭受損害而產生炎症。 局部的非細菌性炎證可產生異物型細胞免疫反應,並逐漸擴展至肩袖其它部位和關節囊,引起瀰漫性的關節囊炎。此外,部分肩周炎病人的人類 白細胞 相關抗原HLA-B27陽性率、1gAC反應蛋白和免疫複合物水平等免疫指標也相對較高,這些都可能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後纖維變性造成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姿勢失調
相當多的肩周炎病人發生於手工作業,伏案久坐等具有良姿勢的職業,而且過度胸椎後突(駝背)的病人明顯地容易患肩周炎。 這可能由於長期的不良姿勢或姿勢失調造成了肩胛骨的傾斜,肩峰和肱骨也因不正常的應力而發生位置改變,逐漸形成肩袖損傷,潛在地導致肩周炎。

封閉療法不是傳說中靈丹妙藥

心理因素
抑鬱、冷漠和感情城市抑等心理因素也與肩周炎的發生有一定關係。相當一部分肩周炎病人可有情緒不穩及精神創傷史。 或有因長期患病,社會經濟壓力圈套而心情鬱悶的情況。 他們對痛覺比較敏感,即痛閾較低的人往往容易患肩周炎。 可能的原因是一旦肩痛和炎症發生後,這些人往往因為對疼痛過於敏感而較難恢復運動功能。雖然肩周炎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眾多的誘因卻共同地造成了肩關節軟組織輕度的非特異的炎性變化,由此提示,肩周炎的病

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因此,在肩周炎的治療和預防過程中應根據其誘發因素加以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