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頸椎病的康復上的難處

頸椎病早期僅有頸椎錯位。 中後期存在三大主症:頸椎錯位、頸椎 骨質增生 及局部軟組織損傷。三者互為因果,相互制約。 給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臨床資料表明:頸椎錯位是主要的,其次是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是因為頸椎錯位失穩,機體為加強頸椎穩定的生理代償反應的結果。 類似骨折端膨大癒合的情形。 因此,直接治療 骨質增生 是無效的。 手術切除 骨質增生 ,也必然會重新生長,也說明了這個道理。解決了頸椎錯位和軟組織損傷, 骨質增生 會自行消退。

一、頸椎病病理生理:頸椎病是種十分常見多發的慢性頑疾。頸椎相關 疾病 ,據不完全統計已多達100餘種,約佔慢性病的80%以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一般認為頸椎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其實不然,頸椎病大多始發於青少年或幼兒。 只是因為頸椎病的早期, 骨質增生 和軟組織損傷不明顯,僅有輕微的頸椎錯位,臨床表現輕微而被人們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頸椎輕微的錯位,X光片上也不易發現,就可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頭痛頭昏、眩暈、失眠多夢、耳鳴、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癡呆、暈車暈船等。因此,為了避免誤診和漏診,頸椎病的診斷,應以臨床症狀為主。

頸椎 骨質增生 ,肥大變形及軟組織損傷,嚴重影響復位後頸椎的穩定性,很容易再滑脫。頸椎復位後頸椎的穩定性有賴於 骨質增生 和軟組織損傷的修復。 因此,療程比較長。

綜上所述,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便於病人長期堅持治療;

2.整復頸椎,同時具有修復軟組織損傷的作用; 3.是種運動性的物理療法。

頸椎錯位不僅引起頸椎 骨質增生及軟組織損傷,壓迫頸脊神經、脊髓引起頸肩手背的麻痛無力和嚴重的脊髓反應,更嚴重的是壓迫椎動脈、椎神經,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導致全身多病,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

二、腦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腦的血液供應來自一對頸內動脈和一對椎動脈。左右椎動脈入顱後吻合形成一支基底動脈,總稱為椎基底動脈。 在顱內椎基底動脈與左右頸內動脈吻合形成腦底動脈環。 以此調節頸內動脈滋養區與椎基底動脈滋養區腦的血液供應。

腦供血不足,大多發生在椎-基底動脈滋養區。 與頸椎錯位、 骨質增生 壓迫椎動脈、椎神經有關。 與椎動脈、椎神經在頸部的特殊生理解剖有關。

左右椎動脈在頸部,是經上六個頸椎橫突組成的斷續的骨性管道入顱的。如果一節或多節頸椎錯位、 骨質增生 ,極易壓迫牽拉到椎動脈,影響腦的供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右椎神經(系頸交感神經)在椎動脈血管表面形成緻密的神經叢,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性收縮,導致嚴重的腦供血不足。

人體具有重點保護心腦的機能。腦供血不足,必然會導致機體自穩調節。 主要表現為 高血壓 血管反應:

1.中樞神經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大腦皮層興奮。 臨床表現: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心煩易怒等。在大腦皮層興奮的情況下,機體各系統機能出現失調。

2.植物神經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 臨床表現:心悸多汗、血壓升高、肢涼怕冷、胃腸不好等;3.內分泌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升壓物質分泌增多。 臨床表現與交感神經興奮相同;4.脂類物質代謝失調,主要表現為脂質的吸收及合成加強。容易引起肥胖、動脈硬化、高血脂、不耐飢餓及血壓恆定升高、脂肪肝等。

上述 高血壓 血管反應的結果,導致肢體及腎血管痙攣性收縮,大量的血液被擠壓到內臟及頭面部,並引進相應部位血管充血擴張,血管內壓力升高。內臟頭面充血發熱易上火氣。 具體表現如下:

1.肢體血管痙攣性收縮,肢體血循營養缺乏。 臨床表現:肢涼怕冷、肢體關節酸痛無力。容易並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肌萎縮及周圍神經炎;腎臟血管收縮,引起腎缺血性損害。 臨床表現:腰痛、多尿,尤其是夜尿多。腎炎、生殖泌尿功能減退;2.內臟血管充血擴張,引起內臟充血、出血、瘀血及水腫。

心臟:其負擔明顯加重,心跳加快加強,心臟肥大(以左心室肥大明顯),冠狀血管擴張、心肌勞損、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均可能發生;

肝脾充血水腫,引起肝脾腫大;

腸胃因血管擴張,而出現充血、出血、瘀血和水腫。 易患胃腸炎、胃潰瘍、胃腸痙攣、胃腸吸收消化機能下降、脾胃虛弱等;

甲狀腺、前列腺、心上腺、胰腺等內分泌腺充血、出血及水腫;

肺組織充血、瘀血、出血及水腫,嚴重影響氧氣的交換。 因肺組織水腫,吸入的氧氣進入血管發生障礙,此乃慢性缺氧的根本原因。

3.頭面部血管擴張,引起頭面五官充血、出血、瘀血及水腫。 是產生五官 疾病 的主要原因。

鼻咽部血管擴張充血,組織充血水腫,臨床表現:鼻甲腫大、鼻中膈彎曲、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嗅覺失靈、鼻出血。 咽喉異物感、咽痛咽乾咽癢、咳嗽多痰或乾咳無痰、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等。易並發各種鼻炎、咽喉炎、氣管支氣管炎、扁桃體腫大等;

口腔 :常有口乾或口水多、口苦、口臭、 口腔 潰瘍、牙痛(火牙)、舌頭水腫(鋸齒舌,舌邊有牙齒壓迫的痕跡)、牙齦出血、味覺失靈

耳:耳痛、耳癢、耳鳴、耳聾、中耳炎、耳源性眩暈等;

頸內動脈充血、瘀血及擴張,引起頸內動脈滋養區(大腦前2/3)腦組織和眼部充血、瘀血、出血及水腫,顱內壓和眼壓均可能升高、營養缺乏。 臨床表現有頭痛眼脹、視物不清、眼癢多淚、分泌物增多,眼結膜各色斑點(血管破裂出血留下的痕跡)。 容易並發眼結膜炎、青光眼、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出血、視乳頭水腫、視神經萎縮、眼底出血等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頸總動脈有兩個主要分支:

a:頸外動脈,供應耳鼻咽喉及 口腔 等的血液 ;

b:頸內動脈,供應大腦和眼的血液。 當肢體血管痙攣性收縮時,大量血液被擠壓到頭面部,頸內、外動脈血管內的壓力,幾乎是同等升高的。當鼻出血、牙齦出血、咽喉出血、眼底和眼結膜出血時,頸內動脈滋養區內腦出血存在高度危險。 鼻咽和牙齦出血可以流出體外,然而,腦和眼出血卻留在體內形成血塊,導致腦溢血中風和突發失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