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甚麼是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 骨質增生 等變化。 此型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由於症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即屬於此種改變。 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最為有利的時機。

本病大多由於風寒、潮濕、枕頭不適或臥姿不當、頸肌勞損、頭頸部長時間單一姿勢、姿勢不良或過度疲勞等造成頸椎間盤、突間關節及肌肉、韌帶等勞損所致。有時外傷也起重要作用。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導致頸肌的痙攣、勞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現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造成頸椎關節囊及韌帶的鬆弛,頸椎小關節失穩,此類改變刺激了頸神經根背側支及副神經而致發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早期可有頭頸、用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肩部,有的則輕微但治療總是無效或反復發作;頭頸部不敢轉動或歪向一側,轉動時往往隨同軀體一起轉動。頸項部肌肉可腫脹或痙攣,有明顯的壓痛。 急性期過後常常感到頸肩部及上背部酸痛。 病人常訴頸部易於疲勞,不能持久看書、寫作和看電視等;有的感到 頭痛 、後枕部疼痛、胸痛及上肢無力;有的病人自訴晨起後脖子發緊、發僵,活動不靈便或活動時頸部有響聲;少數病人出現反射性的上肢疼痛、服麻不適,但頸部活動時並不加重

醫生檢查時可發現頸部偏歪,活動正常或受限,頸部肌肉痙攣有壓痛,往往表現在頸椎棘突的兩側,肩腳上部分頸背部及肩腫骨的內側部;可見棘上韌帶腫脹、壓痛及棘突偏突歪斜,棘突間距增大;醫頭試驗和上臂牽拉試驗陰性,無肌乏力、肌萎縮表現,上下肢肌鍵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X線片上可見頸椎曲線消失而變直,頸椎反關節呈雙邊、雙突徵,鉤推關節間隙不對稱等改變,少數病人有骨質增生及項韌帶骨化等表現,但也有病人沒有X線片改變或僅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